为什么植物有自发声的能力(植物会发声)
植物会发出声音吗? 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那就是当植物遭到严重干旱时,会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后来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发现,声音是由微小的输水管震动产生的。不过,当时科学家还无法解释,这声音是出于偶然,还是由于植物渴望喝水而有意发出的。 不久之后,一位英国科学家米切尔把微型话筒放在植物茎部,倾听它是否发出声音。经过长期测听,他虽然没有得到更多的证据来说明植物确实存在语言,但科学家对植物语言的研究,仍然热情不减。 为什么菠菜和豌豆听音乐腐烂病远离了? 你的问题为什么菠菜和豌豆听音乐腐烂病远离了。那就说明音乐还是还不错的,可以帮助他们 植物声频发声器的原理 植物声频发声器的原理是什么1、植物声频发声器是中国农业大学侯天侦教授研制、发明的仪器。植物声频发声器建立在植物经络系统的理论基础上,利用He—Ne激光多普勒效应测振仪,精确地测定出植物自发声和接受声的频率,并根据不同的植物及当时的温度、湿度研制而成。 2、植物声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农业高新技术,是物理农业的一个重要突破。它的基本原理是对植物施加特定频率的声波处理,与植物自发声的频率相匹配,发生谐振。促进细胞中线粒体产生更多的接受太阳能的载体———ATP,供给植物更多的能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同时,声频信号刺激促使细胞周期同步化,加快细胞分裂,促进植物生长发育,达到增产、优质、抗病的目的。该技术本身不污染环境,还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符合环境保护和发展生态农业的方向。该技术先成为中国袁隆平院士曾评价该项目:“该项目应用前景广,预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高,请予立项资助”。 3、该项技术及产品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可广泛地用于多种作物、蔬菜、茶树、果树、花卉上,且具体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特点。 植物会“发声”吗?当你站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北麓,就能听到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笛声,那是谁在演奏呢?我要告诉你,不是人在演奏歌曲,而是一棵树在唱歌,你信吗?原来,这是一种会奏乐的树发出来的声音,当地人把这种树叫作“蒲甘笛树”。 10个人手拉着手才能把这棵树围起来,树荫十分浓密,树叶像喇叭,挂在树梢上犹如千百万支笛子一般,在风里发出优美动听的乐曲。更有意思的是,随风力和风向的不同,曲调和节奏也不尽相同。微风吹来它低声吟唱,狂风劲吹它会发出地动山摇般的声音,风雨交加时它又发出密如连珠般的鼓声。 为什么蒲甘笛树会奏乐呢?人们在它的叶子上找到了秘密。喇叭状的叶子末端上有个小孔,因为叶子本身就大小不一,上面的孔自然也各不相同,不同强度的风吹过小孔,就发出了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因此,盛夏的每个傍晚,人们常常会聚集到山林中,欣赏这种奇特的音乐会,感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美妙的乐曲。 有一种名叫“捷达奈”的落叶乔木生长在非洲,它树干高大,树枝生长茂密,果实是菱形的,果壳又薄又硬,果内没有核肉,只有几个坚硬的核,顶端还有个天然的小孔。当风吹来时,果实摇动,果核撞击果壳,发出清脆的响声,犹如音乐家奏出的令人陶醉的篇章。据说有一位瑞典的音乐家就是到这里欣赏了这种大自然的优美的乐曲由此得到灵感,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好作品的。 树木发出的声音并不都是像美妙的音乐,在巴西,生长着一种叫“莫尔纳尔蒂”的灌木,白天时,它会发出一种委婉动听的乐曲声,到了晚上,却会连续不断地发出一种哀怨低沉的泣声,等到天亮后,就又变为悦耳的乐曲声。植物学家研究认为这种树能昼夜发出不同的声响,与阳光的照射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们常见的是:风一吹,植物便发出声音。这显然是外力的作用,不是植物本身发出的声音。在常人的认识里,植物发声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但科学家确认为,这是客观的存在。 与花草树木朝夕相处的植物学家们,潜心研究,倾听植物们的心声,解读植物与人类关系。德国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对植物进行声学研究后发现:人在采花的时候,花朵竟然会哭泣,采摘黄瓜时,它会发出尖叫声,就连正常生长的水果也会时不时发出“咯咯”的声响。 借助仪器,人类已经听到了植物的声音。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当植物口渴或缺乏营养时,其根部就会发出一种微弱的声音,植物遇到严重干旱时会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英国和日本的科学家们又通过特制的“植物活性翻译机”,发现植物在不同情况下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有的会随光线的明暗变化使得声音发生变化,受到强光照射时,会发出类似惊讶的声音;变天刮风或缺水时,会发出低沉、混乱的声音,好像在表示它们遭受了某种痛苦。有科学家认为,如果人类对植物语言进行深入研究,或许在今后我们可以通过与植物进行“对话”,来了解植物的健康状况和需求。 植物语言,这是一个科学的话题。只是,人类对它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最终一定会破译植物的语言之谜。 作者:武春玲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